冯德莱恩访华空手而归,西班牙学者一句"欧盟还没学会穿长裤"点破关键,战略自主缺失让欧盟在中美博弈中沦为配角。 内部27国各怀心思,对外看美国脸色行事,连摆在眼前的百亿绿色能源合作都不敢接。 这种"短裤困境"正让欧盟错失发展机遇,多极世界中的话语权岌岌可危。
冯德莱恩访华团队带着一堆矛盾落地北京。 德国和法国想谈绿色能源合作,波兰和立陶宛却硬塞进人权、台湾问题;东欧国家怕中国"看轻欧盟",西欧国家急着签订单。 谈判桌上,欧方连一份绿色能源合作方案都拿不出来,最终连联合声明都没混上。
这种分裂不是偶然:法国想当欧盟"代言人",德国在产业诱惑和政治压力间纠结,中东欧国家则死抱美国大腿不放。 西班牙外交大臣6月提交的对华合作草案,直接被东欧国家骂"软弱",法国挑刺,德国犹豫,提案连表决都没进就被毙了。
欧盟嘴上喊"战略自主",身体却很诚实。 安全上,22个成员国同时是北约成员,军费连GDP的2%都凑不齐,打仗全靠美国F-35战机撑场子。 马克龙喊破嗓子要建"欧洲军",结果被现实打脸:法国赤字率飙到6.6%,军费砍不动;波兰直接怼"美国驻军不能撤"。
能源上,欧盟刚摆脱俄罗斯天然气,转头又高价买美国液化气。 经济一边跟着美国对中国电动车搞反补贴调查,一边眼馋中国电池技术。宁德时代在德国工厂已给宝马供货,比亚迪匈牙利工厂投产,欧盟却因"跨大西洋关系敏感"连公开合作都不敢认。
中国把机会端上桌:中欧绿色能源技术联合研发计划、数字丝绸之路欧洲段互联互通项目,核心席位全开放,合作规模超百亿欧元。 结果欧盟派个低级别代表敷衍了事。
具体项目更扎心:波黑伊沃维克风电场年减碳24万吨,克罗地亚最大光伏项目年供电1.65亿度,葡萄牙锂电池工厂砸20亿欧元开工……全是中企主导。
德国汽车专家杜登赫费尔吐槽:"欧洲车企用中国电池,不是因为便宜,是因为只有中国能搞定技术! "可欧盟官员私下嘀咕:"怕美国不高兴"。
西班牙原本想给欧盟"换条裤子"。 6月欧盟外交事务理事会,西班牙外交大臣拍出方案:中国是竞争者但不是威胁;停止对华政治攻击;重点合作绿色基建。 若通过,中欧企业能签数十亿订单。
法国嘴上支持,却在涉台条款上翻白眼;德国支支吾吾;中东欧国家直接掀桌:"太怂! " 连投票环节都没进,提案胎死腹中。 背后是欧盟的制度死结:27国谁都能否决提案,却没人能拍板担责。
中方高规格接待冯德莱恩,但只给1天会谈时间,连"应邀访华"的客套话都省了。 谈判现场,别国带方案来谈细节,欧盟团队却连议题清单都凑不齐。德国要补贴,法国讲人权,波兰提台湾。
绿色能源合作本是重头戏,但因成员国互相拆台,具体方案根本拿不出。 欧盟外交官自嘲:"我们是带着空文件夹来签字的"。 这种混乱背后是欧盟决策机制的瘫痪:外交权分散在27国手里,任何协议都需全体点头,关键时刻永远"无人负责"。
当中美在新能源赛道狂飙时,欧盟还在纠结"该用哪把叉子"。 中国光伏组件占全球80%产量,欧盟却为反补贴调查扯皮半年;美国砸《通胀削减法案》吸走欧洲企业,欧盟2万亿预算案因"钱给乌克兰太多"被匈牙利否决。
印度外长苏杰生捅破窗户纸:"欧盟一边教训别人,一边自己安全靠美国、能源靠俄罗斯、市场靠中国! " 巴尔干风电、伊比利亚光伏、北欧零排放船舶……这些本该中欧共享的蛋糕,欧盟连刀叉都没摸到。
股票市场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